首页 > 学习资料 > 中小学辅导

四年级语文下册《永生的眼睛》教学实录

时间:2024-05-22 16:15:39
四年级语文下册《永生的眼睛》教学实录

四年级语文下册《永生的眼睛》教学实录

课前聊天:

师:说一说刚才从咱们薄校长的介绍当中知道我是什么人?

生:是个名师。

师:是个名师,(指墙上横幅)怪不得这里写着“名师公开课”。名师是什么老师?

生:是有名的老师。

师:有名字的老师吧?(学生笑)

生:是非常著名的老师。

师:错了,我不这样理解,我叫陈金铭,你看里面有个“铭”,再一个呢,有名字的老师不就是名师吗?是不是这样啊。

师:有没有想问问老师什么问题的?愿意跟老师聊几句的有没有?(学生沉默片刻)心里很多话想要对老师讲,想要对老师问,看来是想好再说。(发过言的一学生举手)

生:你为什么不愿意有名呢?

师:我就是没有名啊!当然名字中有一个。(学生笑)

生:老师,你为什么这样热爱学习呢?

师:热爱学习是一种乐趣,你热爱吗?

生:热爱。

师:你看我们俩一样,是好朋友吧?你叫?

生:陈鹏。

师:还是我们当家呢!他也姓陈。很好,我为你敢发言感到高兴。

师:像这样介绍我们自己可以吗?你是哪里人?在哪里上学?叫什么名字?让我们都认识你,好不好?(指向一个举手的男孩)哦,这个男孩。这个角落的男孩啊,他发出了最勇敢的声音。

生:我叫李国瑞。是金翰学校四年级五班的学生。

师:太棒了,李国瑞,象征咱们国家瑞气呈祥啊。这名字很棒,学习也很棒吧?(生点头)也很棒,太好了——谁再介绍一下?你姓甚名谁啊?

生:我叫刘寒,也是金翰学校的学生。

师:哦,看来不是别的地方的学生。金翰学校的学生很聪明。

生:我叫黄金杰,我是金翰小学校四年级五班的一名学生。

师:讲得很好,讲得非常清楚,就像她这样。来,再讲一讲,谁讲?

生:我叫陈海盈,是陈庄镇金翰学校四年级五班的一名学生。

师:你看,她和我也是当家,我们当家讲得很完整。

师:其他同学呢?就不想让老师认识认识?

生:我叫王海龙,是金翰小学的一名学生。老师你几岁了?(学生哄堂大笑)

师:我心理年龄可能跟你差不多,我的生理年龄是30岁。(学生笑)(转向一用笔计算的学生)你在算什么?在算是不是比你老爸还要小一点?(学生大笑)那你应该管我叫什么?(生:叔叔)来,叫一声。生笑着叫“叔叔”。

师:其他同学,你们还可以管我叫什么?(生:老师)叫一声。(生齐:老师)很亲切,我们可以上课了吗?(生:大声回答“可以”)好,我们上课。

板块一:

师: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,伸出手跟老师写课题。(板书课题)来,我们一起读一下。(学生有点唱读)读得干脆一点。预备——读!(学生再读课题)这次比刚才好了。可是,我听着有点恶狠狠的感觉,能不能读得轻柔一点儿。预备——齐!(这次学生读得比较好)(师伸出大拇指)你看我们同学多聪明,马上学会了。

师:我了解了解,课前预习你做了什么?

生:我读了五遍左右的书。

师:这个孩子会讲话,没有确定是五遍,讲了一个左右——四遍可以,六遍也行。掌声送给她——她会讲话。能读五遍书不简单,说一说你读了几遍?

生:(一时语塞)

师:请讲,没有超过五遍也不要紧。

生:也是五遍左右。

师:也很好。你读了几遍?

生:我读了七遍左右。

师:比他还厉害。有没有读两遍的?举手!(无人)读三遍的?(无人)读四遍的?(几个学生)读一遍的举手!(无人,学生小声笑)读五遍的举手!(十几个人)读六遍的呢?(十几个人)哦,我知道了,看来大家多数是读了五遍左右。让我们来看一看这课当中的字词认识了没有,我来检查检查。(出示投影)认识这个词的举手——那个女生。

生:(小声)角膜。

师:大点声?(学生重读)来一起读。(学生还是有点唱读)要干脆一点儿,预备读。(学生重读)很好。谁知道“角膜”是什么?

生:(指向眼睛)这里。

师:这个地方?这是眼袋啊。(学生大笑)

生:(小声议论。)

师:指恐怕不好指,能不能用话来讲一讲哪里是角膜,有人能讲吗?(学生小声说“眼球”?)眼球可不是角膜。(学生笑)角膜是什么呢?是在我们眼球上面的一层无色的透明的膜。(一生插:起保护作用)对,这层膜起着保护作用。就像我们照相机的快门,刚才老师给我们照相看见没有,如果没有这个快门能不能照?(生接:不能)对,如果我们人的眼睛没有角膜,我们就会怎么样?

生:看不见。

师:对,这就是角膜的作用。明白了?好,请坐!看下一个词。

生:挚爱。

师:一起读。(学生扯着嗓子大声齐读)读得轻柔一点——齐读啊,不见得声音那么高,整齐就可以了。来,预备读。(学生读得声音低沉)唉,别那么低啊,自然的声音最好听了,来,读。(这次学生读得较好)

师:非常好。我想问一问,你挚爱的人都有谁?

生:我的妈妈、爸爸、奶奶、爷爷。

师:看来妈妈跟你最亲、最近,把她放在第一位了。是吧?你说(指向另一名学生)。

生:爸爸、妈妈、奶奶、爷爷、姥姥、姥爷、叔叔、阿姨。

师:唉呦,你还要往下说好多。看来都是我们最亲、最近的人,是吧?请坐。那这个词跟热爱有什么区别?(学生思考)一般我们说热爱,是热爱什么?

生:热爱学习。

生:热爱祖国。

生:热爱大自然。

生:热爱劳动。

师:热爱家乡。

生:热爱家庭。

师:那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?

生:(思考后)热爱是喜欢某个东西,可是挚爱总是和谁最亲密。

师:我们一起读一遍。(生齐读)非常好,自然的声音。看下面这个词。

生:(纷纷举手)。

师:最后边那女同学。

生:给予(把“予”读成第四声,听到有同学喊“错了”,马上又纠正了。)

师:她会学习——听见下面同学有纠正的声音马上改了,你再读一遍。

生:(这次读成“机遇”)。

师:这次又改错了。(学生笑)再读一遍。

生:给予。(这次读对了)

师:我们一起读。(生齐读)

师:“给予”这个“给”是个——(生接:多音字)还读什么?(生齐读:给)用“给”组词组什么?(生接:给你)你心胸多么宽广——给我什么?(生:小声说:不知道)给我一个微笑就可以了。(学生微笑)看下面一个词,看清楚了。(没学生举手)这个词不好读,来——同学(指向举手的学生)。

生:振 ……此处隐藏3261个字……义。

师:琳达想的是谁啊?

生:自己的感受。

师:“妈妈完整地来,也应该完整地去。”——是自己的感受。父亲想的是谁呢?(生接:别人)你说。

生:是两个人。

师:是两个人?——是什么?(生接:是盲人)是盲人,是他人。只想自己——这个爱是“壤”;父亲想到了别人,帮助了别人——这种爱是“天”。只想自己——那种爱我们可以管它叫“小爱”,那么父亲那种爱呢?不但爱自己的家人,还爱别人——那叫(生齐):“大爱”。来,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父亲的大爱之言吧!预备齐。

生:齐读:“你能给予他人的(师打断:我发现有同学还读“ɡěi”呢,重读)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。很久以前,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,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,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。”

【我为这一环节喝彩!”天壤之别”的背后,藏着“爱”——深深的夫妻之爱和母女之爱——这是一种挚爱。不一样的是“小爱”和“大爱”。这一点,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。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,金铭从文本表层深入内核,挖掘出了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。金铭在看起来并不深奥的地方,设置了一个冲突:“琳达爱母亲,父亲也爱自己的妻子,两者的爱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?”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,再次走进了文本。于是,在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理解了文字背后藏着的东西。文本的崭新意义,从师生的心灵深处生长了出来!】

师:在文中,除了父亲跟琳达的爱有天壤之别,还有谁跟琳达的爱也有天壤之别?

生:琳达的女儿。

师:琳达的女儿是吧,来,你把文中第八小节读一读。

生:读第八自然段。

师:好,读到这可以了,读到这温迪的表现已经出来了,她——(生齐接:热泪盈眶)走过去——(生接:紧紧地拥抱外公)可见温迪怎么样呢?

生:非常高尚。

生:可见温迪被外公感动。

师:好,感动——她理解了。来,你和老师读后面的话,你来读温迪的话,好不好?

师生分角色读:

生:妈咪,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。

师:这令你骄傲吗?

生:当然,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?我死后,也学外公将眼睛的角膜捐给失明的人,让他们重见天日。

师:从温迪母女俩的对话当中你感到温迪怎么样呢?你说。

生:温迪有博大的胸怀。

师:是的,这胸怀很博大,如果也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温迪的态度,你会用哪一个词呢?

生:热泪盈眶。

师:热泪盈眶——可以,还有不同的理解吗?最边上那个女同学。

生:温迪为外公所做的一切骄傲。

师:一个词。

生:骄傲。

(师板书:骄傲)

【这是第二个回合的“天壤之别”.】

师:琳达的父亲是平静的,琳达是哭喊,女儿是骄傲,是热泪盈眶。在这前面的表现当中琳达都是天壤之别的什么啊?(生接:壤)琳达有没有什么表现也能成为天壤之别的“天”,也是那种无私的大爱?(生沉默)琳达做了什么也能让她的行动成为天壤之别的“天”。

生: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。

师:这是谁的表现?(生接:温迪)我问的是琳达。

生:她捐献了父亲的角膜。还捐献了女儿温迪的角膜。

师:她同意把女儿的角膜送给别人。看屏幕,听老师读。

[这是第三个回合的“天壤之别”!如果说前两个“天壤之别”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理解,而此处,则容易别学生忽略,因此教师在此处轻轻一点,让学生有恍然之感。这就是教师的点化艺术!]

师:(配乐张维良《真》)有感情地朗读:我的可爱的小女儿,才华横溢的小温迪,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。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正在策马扬鞭的她。(停顿许久,缓缓地)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孩子,这样一位善良可爱的孩子,十四岁,最美好的时候离开了我们,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如果你是母亲的话,这个时候,你一定会非常地——

生:伤心。

生:痛苦。

生:难过。

师:伤心、悲痛、痛苦。琳达作为母亲她要比大家还痛苦,还伤心,还难过。可是这个时候她怎么做的啊?(继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:)“当我签字时,她的话萦绕在耳际: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?”

师:(指一神情专注地学生)你想说什么?

生:我想说小温迪的母亲琳达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。

师: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啊!所以这个时候这封信一定能够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。你愿意轻声地读给琳达听吗?

生:读信: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,角膜移植非常成功,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,他们成为令爱——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,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。(学生将“有幸终生”处读错了断句,老师纠正并示范)

师:这样一封信,听一遍怎么能够啊?谁愿意再读给琳达听一听啊?

生:读信。

师:同学们,从这封信当中你读出了什么?你听到了什么?(生沉默)你看“他们成为令爱——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,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。”他们分享的仅仅是温迪的美丽吗?还分享了什么?

生:善良的心。

师:一颗善良的心,还分享了什么?

生:她的角膜。

师:是啊,此情此景让我们为温迪、为琳达感到骄傲啊!让我们感到感动啊!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。

生:配乐(张维良《真》)有感情地读信。

【虽然我没有亲临现场,但是看了这段实录,我被深深打动了。被文中的善良的人们的质朴而伟大的品质所打动,被师生在课堂的真情流淌所打动,被孩子们深入到位的感悟所打动。语文课上,我们不刻意追求感动,但是当文字深深地打动着师生,当孩子们的表现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时候,这样的情感,是美好而质朴的。我愿意看到语文课堂上质朴的感动!】

板块四:

师:同学们,琳达、温迪、父亲、母亲值得我们铭记,因为他们想到是他人。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。

(投影出示照片,配乐张维良《真》,声音低缓地。)同学们,照片上这个小女孩叫小杨帆,就在69天前,小杨帆在青岛人民医院离开了我们,小杨帆的生命只有3岁半。这是她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留的最后一张相。杨帆死后,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给了两位盲人。小杨帆留下了光明,也留下了爱心。

躺在病床上这个大姐姐叫王聪聪,是我们东营市一中高一的一名学生。去年,她患了白血病,她躺在病床上一边跟病魔顽强地斗争,一边让她的父亲在角膜捐赠申请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她说:“如果我死了,我要让我的角膜使别人重见光明,让他们能够看到五彩绚丽的世界。”正是在他们、她们的感召下,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——哈尔滨医科大学600多名大哥哥、大姐姐,他们庄重地在器官捐献申请书上也写下自己的名字,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让我们最感动、最可敬的人。同学们,我相信: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,这个世界将更加光明、美好!

下课!

《四年级语文下册《永生的眼睛》教学实录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